奇葩產品難長久:好體驗≠好產品
單純工程師思維的“酷炫”產品很難長久?!翱犰拧苯鉀Q的只是用戶的體驗感覺,忽略了功能性需求,而微信、手機淘寶、新聞APP的持續(xù)增長均是在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求。
鐵哥近日與業(yè)內人士閑聊,其中談及移動互聯網大家一致認為泡沫已經到了破滅的邊界,其中理由便是搞不懂模式的惡趣味社交產品橫行,且還能拿到大筆投資。前有“Yo”這款只能發(fā)“Yo”的社交軟件,現在又有一款只能發(fā)emoji表情的“Love emoji”所謂社交軟件。
惡趣味表面迎合新興網民背后只是玩票
幾乎所有惡趣味奇葩產品都要標榜自己是把脈90、00后這些新興互聯網人群,是懂得產品以及用戶體驗的。再經過背后資本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,這些產品都會被包裝成為互聯網思維意識的結晶云云,但真的如此嗎?
在鐵哥心目中,無論多么奇葩,怎么標新立異產品,都要想清楚商業(yè)模式,或者增長空間,甚至用戶長久粘性如何。而不是僅僅的工程師思維的“酷極了”。目前幾乎所有奇葩產品商業(yè)模式幾乎都比較單一,效果難有標準,要么廣告植入,要么道具植入。
而移動互聯網之下,APP更新速度遠超傳統PC時代,一個紅遍天的APP一月之內可能已經成為手機中的睡美人,過低的粘性導致用戶流失率過高。回憶下,去年紅遍天的“找你妹”,瘋狂猜圖大家多久沒玩了,移動互聯網想一招鮮吃天下已經不可能。
因此,單純工程師思維的“酷炫”產品很難長久。“酷炫”解決的只是用戶的體驗感覺,忽略了功能性需求,而微信、手機淘寶、新聞APP的持續(xù)增長均是在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求。鐵哥認為:一切為了搞概念騙投資的產品經理都是耍流氓。
這些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經理表面是做產品,本質是玩票,如果有投資人碰巧被忽悠了那就賺了。
黃太吉,馬佳佳是國產奇葩代表
當然奇葩產品不僅僅針對互聯網產品,而是針對所有打著互聯網思維的各界人士。
黃太吉標榜自己將用戶體驗做到機制,自己是在用互聯網思維做的煎餅,曾發(fā)出豪言壯語要比超肯德基麥當勞。其典型特征就是一味強調體驗和“范兒”,錯把用戶體驗當做產品去賣,與“Love emoji”重“酷”輕產品本身意義其實無本質區(qū)別。黃太吉創(chuàng)始人赫暢曾表示,互聯網思維餐飲的好吃并不重要。鐵哥真心不懂了,作為餐飲企業(yè),用戶到此最應該提供的產品就是食品本身,難不成要去餐飲店享受按摩店的至尊享受。赫暢出身互聯網公司,也確實在用他所理解的互聯網思維去做產品,但還是做錯了產品,體驗只是過程非產品。
馬佳佳的泡否與黃太吉本質相同,都是在用戶體驗方面大做文章,但同樣搞錯的用戶的需求。而最終的結果就是泡否關店,馬佳佳以代言講課活躍業(yè)內,泡否鮮有提及,黃太吉在大眾點評網也僅為三顆星,評論一致的“體驗真的不錯,但吃的很一般”。
投資人好忽悠,用戶卻是用錢包投票的。
奇葩產品未來出路如何
奇葩產品能在資本市面上如此火爆,某種意義也是移動互聯網行業(yè)缺乏標桿,要么是巨頭靠財力等資源強推獲得半壁江山,要么奇葩產品一時之快之后泯然眾人矣。投資人只能根據有故事的“迎合90、00后需求”,自己卻未有太大感受的概念去投,都是憑感覺。
因此,投資人可以給產品搖旗吶喊,李開復老師微博曾經力捧多個創(chuàng)新工場投資的移動互聯網產品。隨后待市值炒高就脫身離去,投資本質還是為了賺錢。
而這些奇葩產品(黃太吉,馬佳佳除外)未來很多出路就是被收購,奇葩產品靠奇葩很難長久抓住用戶,畢竟奇葩有限用戶期望無限。接下來會出現一大批奇葩產品死掉,一大批奇葩產品被收購。個人認為“Love emoji”被來往微信收購不錯,功能性產品帶入酷炫是不錯選擇。
而這些產品經理(包括馬佳佳黃太吉)其實不太適合作為企業(yè)管理者出現的,創(chuàng)業(yè)不僅僅是做好體驗,而是系統工程。產品經理可以聚焦體驗即可,專業(yè)的商業(yè)模式等問題還是交給專業(yè)人士吧。鐵哥也并非說奇葩產品一無是處,對于尾大不掉的傳統企業(yè)而言,奇葩的玩法確實值得借鑒。
總之,奇葩產品畢竟還是異類,作為小菜吃吃即可,上不得臺面,入不了主流。
來源:鈦媒體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王琪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szshoujike.com/blog/archives/8865